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孩子,請你慢點長大:陳志恆親子成長繪本》《用愛軟化尖刺,用心讀懂孩子:有寬容,也有堅持的彈性教養練習》《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12本書,為2018~2024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429 帖子

-

2 意見

父母也得接受,有時候就是很難安慰得了孩子的心情

所謂接納孩子的內在,不只是貼近或觸碰孩子的情緒感受,更是允許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去消化與安頓自己的情緒。有時候,龐大且複雜的情緒,就是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調適。這麼做,不只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更是傳達一份尊重與信任。

接納、承認脆弱,是最強大的力量

《問就對了》這本書要告訴你,向外求助才是真正勇敢的表現。求助,意味著需要向外人展現自己脆弱與不足的一面,這是多麼需要勇氣的事情,也多麼需要被肯定呀!相反地,死命苦撐著,看似堅強,實則內心軟弱。

通往內在平靜、外在和諧的身心安頓途徑

或許,各心理治療領域的大師們,都試圖追求一種活在世上的理想面貌,足以帶承載著穩定、自在、豐盛、和諧、慈悲、連結等成分,足以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與挑戰。

疫情世代:在病毒危機中成長的孩子們

防疫本是醫療或公共衛生議題,但疫情的衝擊卻是全面性的。當人們原本的生活型態被迫大幅度改變時,也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這個時期兒童或青少年的認知、情緒與社會發展。有些影響可能是立即可見的,但有些卻可能得長期關注,才會被發現。

慢慢來,比較快,改變就在不知不覺中!

或許,幾年來在輔導與諮商上的努力,常未能見到孩子在情緒或行為上的進展,不是這些努力沒有用,而是時間未到。這些生命中的養分,都被孩子們一點一滴地吸收了,就待時機成熟,或許是在新環境中,或許是有了新的機會,或許,就是在莫名其妙間,改變發生了!

冷漠的大人與疏離的孩子

有些家長誤解了尊重的意涵。尊重並非只是對孩子表現出絕對的信任與支持,就完全放心地讓孩子獨自面對自己的生活課題了。親子之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便是建立起穩固的情感連結。

考試倒數好緊張,如何不被焦慮淹沒?

如果你在考前有上述情形,那麼,你的壓力指數恐怕瀕臨爆表,是該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的身心狀態,才不會讓自己的心智,被那些因壓力而來的焦慮或恐慌給淹沒,導致最後關頭功虧一簣。

那些停不下來、擺脫不了的強迫行為,原來都是心理防衛機制在作祟!

如果,我們能透過心理防衛機制這套概念,去理解與看懂自己或他人生活中常見的不當行為,最終,我們會知道,重要的不是去矯正那些不當行為,而是願意去靠近、接納、安頓或轉化內心裡的痛苦情緒。

Recent posts

Google search engine

Popular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