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搜索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Enter your search query...
搜尋文章
親子關係
脫癮而出
電玩成癮只是假象,真相是內在孤獨與空虛
大人穩定且溫暖的陪伴是最終解方。電玩遊戲再有趣,也比不過父母的肯定、讚賞以及臉上的微笑;電玩遊戲再刺激,也比不上窩在父母懷抱裡,聽父母念故事,與父母談心。真實世界的人際互動,就是心情低落時的魔法咒語。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5 9 月, 2024
親職教養
現今青少年的孤單危機,家長們看見了嗎?
不論是在學校或是補習班,青少年看似朋友很多,私底下卻仍感到寂寞。那是因為這些關係連結並非有意義或深刻的,無法安全的與對方交換心事,更擔心好友突然間被搶走,自己終將孤單一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 9 月, 2024
親職教養
即使孩子渾身帶刺,也要用愛溫柔擁抱
我們要做的,不是拔除孩子身上的每一根尖刺,而是設法軟化它們。最好的軟化劑,就是「愛」。如何去愛?具體的表現便是理解、接納、允許、包容、肯定與欣賞等。如此,你才有可能更靠近孩子,進而擁抱孩子,讓彼此都感到溫暖。一個不小心,你更會發現,真正渾身帶刺的,其實是身為家長的我們。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2 8 月, 2024
親職教養
只要感到不舒服,就可以拒絕,哪怕只有一點點
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會讓孩子也重視自己的身體及情緒感受;在受到不當對待時,正視自己的感覺,而能第一時間明確表達。熟人和壞人往往是同一人。請讓孩子知道,不論是誰,只要讓你感到不舒服,就可以拒絕,哪怕只有一點點;並從家庭生活中落實起,而不只是耳提面命而已。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3 7 月, 2024
Uncategorized
不是「做不到」,而是「還沒做到」
女兒的才藝課老師,提到班上比較特殊的孩子,不會說他「很會分心」,而是說他「還在學習如何更專心」;不會說他「很愛干擾秩序」,而是說他「還在學習如何遵守遊戲規則」。而對我女兒,老師則是說:「你還在學習如何更大方一點。」這樣的表達方式,正在傳遞一分信念:「你不是做不到,而是還沒學會。」這便是成長型思維。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5 6 月, 2024
人類心理
掌握四步驟,做好向上溝通
關於向上溝通,請記得,理解是溝通的關鍵。長輩或師長通常最在乎的就是態度,也就是,他們希望被尊重。於是,你需要帶著誠懇的態度,透過找對時機、陳述事實、關注情感、表達訴求四個步驟與對方互動。而溝通通常不會一次就成功,尤其是面對自己父母,拉長戰線,累積成果取得他們的信任。而最後,如果父母就是不願意支持,你也得接受。試著去理解他們的想法與苦衷,理解能幫助你接納現狀,依然帶著夢想前行。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31 5 月, 2024
育兒路上
當孩子「退化」時,他不是不想長大,而是需要更多安全感
當孩子出現行為退化時,肯定是遇到了挑戰,內心感到恐懼與擔憂。那些擔憂在大人眼裡都是小事,但對幼童而言,卻如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請不要斥責或嘲諷孩子:「以前做得到,現在怎麼都不會了?」,而是允許孩子暫時可以退化;暫時做得不夠好,也沒有關係。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14 5 月, 2024
親職教養
孩子會怎麼回應你,取決於你如何與他互動
不倒翁育兒法的核心精神,就是與孩子進行積極正向的對話,讓孩子感到被接納與被肯定;而非說些消極否定的話語,讓孩子感到無力挫敗甚至自我放棄。特別是,面對多愁善感或容易出現負面情緒的孩子,《媽媽的說話練習2》書中,依然有許多具體的回應例句,讓讀者好懂易上手。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 5 月, 2024
1
2
3
...
7
7的2頁
最新文章
面對悔恨,你需要的是更多理解
31 3 月, 2025
修正直覺偏見,享受人際連結的美好
27 3 月, 2025
為什麼孩子不配合?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配合
10 3 月, 2025
孩子愛罵髒話、爆粗口,如何引導?
21 2 月, 2025
那些你不想要的,終究需要去面對並接納
24 1 月, 2025
熱門文章分類
親職教養
118
人類心理
117
心理助人
63
教育現場
40
學習輔導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