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stocksnap.io/photo/Z59RZ5SREK)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當一對夫妻有了孩子之後,情感及互動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當雙方起了衝突,不論是爭執、口角、冷戰或對立,孩子很難不受影響。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有次我目睹父母吵架,內心驚恐萬分,擔心父母就此各走各的,於是分別跑到父親及母親身旁,跪在地上,邊發抖,邊哭求他們趕快和好。我永遠望不了那個場景,後來與朋友聊起,才發現許多人都有類似的回憶。幸運的是,父母偶而爭執後,總會和好如初,做孩子的也能總鬆一口氣。
然而,總有比悲傷還要悲傷的故事。常見的是,許多家庭中,當雙親失和時,孩子無意間被捲入,成了代替父母解決婚姻問題的中間人。
—
問題行為的背後,藏著家庭的秘密
有個母親曾向我求助,就讀國一的兒子最近一直不願意去上學,出門前會用各種藉口逃避去學校,就算是到了學校,很快又會抱怨身體不舒服而吵著請假回家。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快兩個月了,令母親相當苦惱。
照慣例,我會先了解家裡最近的狀況,是否發生了特殊的壓力或危機事件。母親告訴我,這一、兩年,孩子的父親因為工作不順,常常在外喝酒喝得醉醺醺,回到家便是伸手要錢。兩個月前,夫妻為此大吵一架,父親便很少回家,回到家也不願意和太太說話。有時候只是洗個澡,就又匆匆出門了。
後來,我有機會跟這孩子接觸,聊了一下。我問孩子為什麼不去上學,孩子回說無聊、沒興趣。我再問,是不是學校發生了些什麼事?孩子搖搖頭說,沒有。
我直接問:「聽你媽媽說,爸爸媽媽前些日子大吵一架,最近處在冷戰中,爸爸很少回家,有這樣的事情嗎?」
孩子點點頭:「嗯!」,但顯然不想多談。
「那麼,你擔心嗎?」我看著他的眼睛,慢慢地說。
眼前的國一男孩,把頭瞥了過去,抿起了嘴,拒絕說話。然而,藏不住的,是他的眼淚,一顆又一顆,不斷從臉龐滑落。
—
孩子透過自我犧牲,試圖代替父母解決問題
這孩子為什麼不去上學?因為內心裡擔心雙親失和,會失去父親或母親任何一方。父親一直不回家,所以他得想辦法把自己留在家裡,看管住母親(或者照顧母親),而無意識地發展出各種身體不適,或者學習低動力,讓自己可以不必去學校。如果繼續下去而沒得到妥善地幫助,肯定會發展出一些身心疾病、退化行為或問題行為的。
這讓我想起前一陣子很紅的電視劇「通靈少女」,其中有一集,演的就是類似的情節。父母的婚姻亮起紅燈,正在鬧離婚之際,男孩被急急忙忙地送進宮廟裡,說是卡到陰,立刻被通靈少女識破是裝的,沒想到裝久了竟然成真。
撇開無法解釋的靈異現象不談,在輔導與諮商的實務上,確實很多的孩子會因為雙親的失和,而發展出莫名身體或心理的疾病症狀,以及拒學、輟學、課業落後、自我傷害、偏差行為、網路成癮等棘手問題,以讓父母親暫時擱下眼前的婚姻衝突,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孩子問題的處理上。
於是,孩子正透過生病或自我破壞的問題行為,創造出父母和好如初的幻象——這便是孩子無意識地自我犧牲,試圖代替父母解決問題。
只是,父母的問題終究不是孩子能夠解決的。換來的,通常是雙輸的局面。
—
因為失去另一半的支持,卻轉而尋求孩子的支持
另一種讓孩子捲進父母之間紛爭的形式是,要求孩子選邊站、主持公道,或者向孩子吐苦水,說另一半的壞話。於是,孩子有時候成了傳聲筒,代替冷戰已久的父母傳遞訊息,有時候則成了法官,被迫要裁定誰對誰錯,或者,成了大人的情感照顧者,瞬間被迫從孩子的位置轉換成大人的位置,成了提早長大的孩子。
「你爸爸都說我很懶惰,不關心家庭,你說,我有嗎?」
「那個人到底是怎麼當媽媽的,糊裡糊塗,連個簡單的事都辦不好?」
「你爸整天只會罵人!孩子呀……長大後千萬別像爸爸那樣呀!」
「要不是因為要養你們,我早就考慮跟你那沒用的爸爸離婚了!」
「如果以後爸爸媽媽分開了,你要跟爸爸,還是跟媽媽?」
常見的是,父母一方因為感情不睦,而得不到另一半的支持,便轉而尋求孩子的支持,要求孩子回頭照顧自己的情緒感受。他會向孩子說另一半的壞話,不允許孩子自由發展,用情感勒索綁住孩子,讓孩子不敢違背更不敢離開,以表示對大人的支持,但卻也限制住孩子的人生了!
有的孩子受不了龐大的情緒負擔,試圖切斷情感連結,轉而提早離家,過早獨立,但因為在心裡否定了與父母的連結,內在總覺得少了份力量。
而更多的孩子,就要繼續活在親情綑綁之中了,想要獨立自主,卻因為早就習慣過度承擔大人的痛苦而充滿罪惡感。於是,只好繼續聽話當個乖小孩,再將這些成長中的遺憾或委屈,傳遞給下一代。
—
在家庭中,婚姻關係優先於親子關係
回到前來求助的母親,以及不去上學的孩子身上,怎麼辦呢?
我請母親回到家後,時常有意或無意地對孩子釋放這樣的訊息:
「孩子,我知道你很擔心我和爸爸的感情問題。不過,我和爸爸之間的問題,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情,由我們自己來處理就好。不論最後如何,我們都是愛你的。請把你自己的人生過好,我們也會努力處理我們之間的問題。」
夫妻之間總會衝突或不合,有些解決得了,有些解決不了。無論如何,父母都要意識到,孩子很容易無意間被捲進來,一定要設法畫出一條界線,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問題由父母自己來處理,孩子仍永遠會得到父母的愛。
而最危險的,莫過於在空虛、寂寞、覺得冷時,無意識地把孩子當成了取暖的對象。
當你想著:「我沒辦法掌握住我的另一半,但孩子是我生的,總可以掌握得住孩子吧!」的時候,你已經讓孩子不在孩子自己的位置上了。接下來,孩子不出問題也難。
在家庭關係中,父母的婚姻關係永遠優先於親子關係。婚姻關係經營得好,親子關係自然好;就算無法經營得好,也要懂得「自己的問題自己處理,讓孩子做回他自己就好」的道理。
(本文撰寫於2019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