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人和青少年對話時,常會越說越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青少年明明犯錯了,卻打死不承認,還理由一大堆。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相當令人傻眼!
事實上,不只青少年,更小的孩子也會這樣。只是,青少年這樣的現象更普遍、更嚴重。
—
有個母親來向我抱怨就讀國中女兒的事情。她說,有一次女兒要求用平板上網查單字。查了老半天,母親卻發現,她根本沒在查單字,而是在看影片。
母親問:「妳在做什麼?」
女兒第一時間回答:「沒有呀!」
「有呀!我看到妳正在看影片!」
「吼!哪有?」
「我明明就有看到!你不是說要查單字嗎?怎麼卻偷看影片?然後,問你還不承認!」
女兒說:「我有查單字呀!是剛查完,剛好朋友傳了一個訊息給我,說有影片要和我分享,我才點開的!」
「真的嗎?」
「真的啦!我才剛點開而已,看完馬上就要把平板還你了!」
「是喔!那我剛剛問你,問什麼不承認?」
「我沒有呀!」
「明明就有!」
女兒突然爆氣,大聲對著媽媽咆哮:
「你們為什麼都不願意信任我?對啦、對啦!我就是愛說謊。我錯了、我不對、我不應該,這樣可以了嗎?」
—
孩子非得對你的教誨「心悅誠服」嗎?
這母親氣到不知道該說什麼。她告訴我:「老師,我實在不懂,為什麼都國中生了,做錯事就算了,還不承認,然後又理由一大堆!重點是,態度有夠差,還對我大小聲!」
「那麼,你希望,你女兒怎麼做,你才會滿意?」我問。
「我希望她可以負責任一點,做錯事就承認,不要理由一大堆,還『見笑轉生氣』!」
「所以,孩子要如何回應你,你才能接受呢?」
「就……好好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後態度好一點呀!」
「所以,你希望你女兒對你的教誨,能夠心悅誠服嗎?」
這母親笑了出來:「是……是不用到『心悅誠服』啦!」
—
睜眼說瞎話,其實是面子保衛戰
許多青少年在做錯事後,會找一大堆推託之詞,不斷詭辯,企圖淡化自己的「罪刑」。有些理由分明不合理,讓人啼笑皆非,但青少年仍堅持自己說的是對的。
大人常無法理解:「就承認就好啦!這樣很難嗎?」
確實很難!對青少年而言,「面子」比什麼都還要重要。為了保護自我價值,當犯錯被拆穿時,也要找到一個能說明自己正當性的理由,卻讓大人感覺到是睜眼說瞎話。
麻煩的是,大人最介意的,就是孩子的態度。大人會說:「做錯事沒關係,你承認就好了,何必搬出那麼多歪理來強辯呢?」
於是,大人開始與孩子辯論起來,試圖說服孩子,這些理由有多麼牽強,有多麼不合理。越是如此,孩子更不會輕易放棄,繼續搬出更多更瞎的理由,來為自己說話。
當講不過大人時,青少年就轉而攻擊你:
「你們都不了解我!」
「你們不懂啦!」
「吼!對啦對啦!你們說的都對啦!」
這些話,更是讓大人惱怒,而且根本無法對話下去。
—
別不小心陷入是非對錯的爭奪戰
那麼,大人到底希望孩子表現出什麼態度呢?
我想,大概就是對大人的教誨能夠「心悅誠服」吧!你說,沒那麼誇張,只要恭敬謙虛地接受指教,願意承認錯誤就好了。當孩子這麼做時,大人就能放心,因為,孩子展現出自我負責的一面了。
然而,當大人如此期待時,就很容易與孩子一起陷入是非對錯的爭奪戰。孩子堅持自己說的有道理,大人覺得孩子就是在瞎扯,分明就是想推卸責任。
溝通對話的目的,絕對不是要爭是非、講對錯。
溝通對話的目的,是要能理解彼此,共同找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當溝通成了爭辯是非對錯時,你來我往之間,談話便失焦了。因為,我們只急著去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青少年有著強烈的獨立自主的發展需求,亟欲證明自己的能耐;他們豈能輕易低頭,當然要力抗到底。這個理由說不通,再搬出另一個理由,卻被認為「通通都是藉口」。
如果你能意識到這一點,你便會停下來想一想:「當孩子犯錯時,我希望孩子有什麼不同?」
答案很簡單:「下次別再犯」,或者,「下次能改善」,如此而已!
—
讓孩子知道,犯錯不會被指責
我問這位母親:「如果我是你,你知道我會怎麼回應你女兒嗎?」
她瞪大眼睛,顯然很想知道。我會說:
「喔!謝謝妳願意告訴我原因。好,下次記得查完單字後,就把平板還我,這是我們約定好的。」
「就這樣?」
「對!就這樣。這不就是你希望的嗎?」我對著有些訝異的母親說:「說了這麼多,你就是希望他使用平板查單字時,就是查單字,別做其他用途。那麼,就明確地說出你的要求,這樣就好!」
「那麼,如果他又去看影片了,怎麼辦?」
「另外跟他討論,如果很想看影片,可以怎麼做。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其實,青少年會一直詭辯,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我價值。如果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犯錯時,難免遭到一頓斥責或數落,那麼,他們就會搬出更多理由來幫自己說話,試圖減輕罪責。
大人若要孩子別老講些推託之詞,就要在平時讓孩子感受到,犯錯時不會受到指責或否定。
但是,請別誤會我的意思!
具體指出孩子做錯了什麼,並要求孩子改善,這仍是必要的。但是,你不需要邊糾正,邊羞辱或翻舊帳,讓孩子感到恐懼與羞愧,這只會激起青少年更多的對抗而已。